中國古箏高山流水賞析

中國古箏高山流水賞析


  神州樂器網訊 在中國古箏音樂史上有一則流傳千古的佳話,就是伯牙鼓琴與知音子期相遇的故事。相傳春秋之時,優秀的琴傢俞伯牙一日遊至長江與漢水交匯處的漢陽月湖(今武漢漢陽),風和日麗,山清水秀,伯牙樂思如潮,操琴便彈奏起來。其時,樵夫鐘子期正巧路經漢水之濱,聽到伯牙的美妙琴聲,便禁不住贊美一句巍巍乎泰山。伯牙聞言心中好不驚訝,因為此刻他正是欲借音樂表達一種泰山般的崇高志向。稍做停頓,琴聲又起,情緒卻已變化。樂音還未落定,鐘子期脫口而出蕩蕩乎若流水。伯牙用音樂的色彩在琴弦上作出的流水素描,沒想到子期竟能透徹地感悟.伯牙從吃驚轉為欽佩,子期也仰慕伯牙的琴藝,二人談樂論音,相見恨晚,結下深情厚誼。後來,伯牙復到漢陽月湖,鐘子期已死。知音既去,伯牙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因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值得為其彈琴的人),便破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後人感幹高山流水尋覓知音的動人傳說,在俞伯牙彈琴、斷琴之處修建瞭紀念碑亭,是為江城名景古琴臺。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甚廣,浙江、山東、河南等箏派都有以《高山流水》冠名的古箏曲,並且都是各派古箏的代表曲目之一。王咒之、趙玉齋、高自成、曹東扶等名傢

  也都能精彩地演繹本派的《高山流水》。

  各流派的《高山流水》似乎以浙派武林古箏曲影響最大。

  浙派武林古箏曲《高山流水》的內容直接取材於伯牙彈琴遇子期的故事。不過,這首由武林古箏著名演奏傢王巽之先生傳譜的古箏曲.並不是完整地講述古箏歷史故事的敘事曲.

  而是由高山和流水兩大部分構成,以描摹景物來抒發情懷志向的抒情古箏曲。

  第一部分

  高山,音調沉穩質樸,音色渾厚而不失優美,主要運用相隔兩個八度帶按滑的大撮技巧,描繪高聳人雲的山嶽、綿延起伏的山勢,意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般的志向。開始的十六小節具有引子的性質,透射出高山的凝重感,然後稍稍加快,增加瞭些活潑的情緒,音樂雖古樸凝重卻不滯澀。

  第二部分

  樂曲經過短暫規整的平穩過渡,進人第二部分流水。由於在對旋律做按滑裝飾潤色的同時,連續大最地使用上下行的刮奏手法,快速的五聲音階琶音效果,使流水部分的音樂情緒陡然變化,時而澎湃激越,似江河滾滾東去;時而溫潤回環.如山澗涓涓的清流。十分生動細膩地刻畫瞭多彩多姿的流水的狀態,使人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模擬自然的聲形狀態是浙江古箏曲《高山流水》的表現特色,但《高山流水》的模擬自然並非僅僅是追求客觀地反映山光水色,而是借景抒情,通過對自然的描繪來抒發人的情感心聲,表達一種雄渾高遠的志向,這實際上是詠物抒懷類古箏曲的共同特征。

  同樣是王巽之古箏傳譜,另一首浙江古箏曲《高山流水》的表現手法和風格特色都與前一首大異其趣。古箏樂曲雖然標題《高山流水》,卻並不著力於單純描幕自然風物的狀態聲響,既未誼染高山的雄偉,也不張揚流水的奔騰,偶有描繪,點到為止。古箏傢摒棄瞭繁鬧多變的演奏手法.僅僅施以清彈,讓音色純凈、透明、淡雅而和諧,借以抒發一種超凡脫俗、古雅高潔的情操和品格。所以,雖然從形式上看,此曲並沒有怎麼顯山露水,似乎與俞伯牙鼓琴幸遇鐘子期的歷史傳說沒有什麼聯系,但音樂的意趣卻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主旨有異曲同工之妙:伯牙與子期以音樂為紐帶結下深深友情,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是超凡脫俗的友情。

  這首古箏樂作品的清麗古雅風格叮能受到佛教音樂的審美趣味的影響,因為此曲的原型是浙江桐廬縣趙鎮關帝廟皮虛靈和尚在佛教法要水陸道場中吹奏的一首笛曲,後經浙派武林箏傢王哭之移植成古箏獨奏曲.再經河南古箏傢婁樹華演繹訂正傳世。清靈、虛空、淡泊、雅致,原本是佛教音樂自天竺國(古代印度)傳來之始便一貫尊崇的美學原則,移植的箏曲當保留瞭佛樂的某些韻味特征。

  中州古調河南古箏曲的《高山流水》又別有一番韻味。

  這首由著名古箏傢曹東扶校訂的箏曲是河南古箏板頭曲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樂曲有著規整嚴謹的結構和優美流暢又富有變化的旋律。在表現手法上,與前述第一首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多有相似之處:音樂情緒時而遼闊莊重,比喻巍峨峻峭的山巒峰谷;時而一瀉千裡,意指奔騰激越的滾滾江河。不過,與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重在表達一種高遠志向不同,河南箏曲《高山流水》旨在抒發對山川河流的深深愛戀和對大自然的熱烈贊美之情。

  

責任編輯:陳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edding music violin viol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sicseo 的頭像
    musicseo

    musicseo的部落格

    musics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