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打擊樂介紹

中國民族打擊樂介紹


  神州樂器網訊 (一)打擊樂器的分類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品種繁多,演奏技巧相當豐富。

  *分類之一: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

  1、響銅,如:大、小鑼、芒(加金旁)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

  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分類之二: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

  (二)打擊樂器的特色

  我國打擊樂器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三)打擊樂器的介紹

  1:碰鈴

  (1)碰鈴的由來:

  碰鈴作為一種民族樂器,又稱碰鐘或星。

  (2)碰鈴的結構組成:

  碰鈴形小碗狀,用銅制成,一副兩個,無固定音高。

  (3)碰鈴的演奏形式

  碰鈴音色清脆悅耳,聲音穿透力強。多用於器樂合奏或戲曲、歌舞的伴奏。常配合優美抒情的曲調演奏,是色彩性和節奏性的樂器。

  2:板鼓

  (1)板鼓的由來:

  作為一種民族樂器,板鼓又稱皮鼓、單皮或幹鼓。

  (2)板鼓的組成結構:

  板鼓的鼓框用堅厚的木料制成,一面蒙皮,無固定音高。

  (3)板鼓的演奏形式:

  板鼓常用作戲劇伴奏起到指揮樂隊的作用。板鼓除為唱腔擊拍和渲染氣氛外,還常用不同的鼓點配合演員的動作,烘托人物的表情。在鼓樂合奏中板鼓也可獨奏。

  3:堂鼓

  (1):堂鼓的由來:

  作為一種民族樂器,堂鼓,又稱大鼓。

  (2):堂鼓的組成結構:

  堂鼓的鼓框是用木頭制成的,兩面蒙皮。

  (3):堂鼓的演奏形式:

  堂鼓是現代民族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樂器。演奏時,將堂鼓放在木架上,用雙木槌敲擊。因為堂鼓鼓面較大,從鼓心到鼓邊可發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異。鼓心的音較低沉,愈向鼓邊則聲音愈高,擊奏時,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很大。可敲擊復雜的花點,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能起較大的作用。

  4:缸鼓、定音缸鼓

  (1)缸鼓的由來:

  作為民族樂器,缸鼓形狀花盆,所以又稱花盆鼓。

  (2)缸鼓的組成結構:

  缸鼓的鼓框是用木頭制成的,鼓身上大下小,兩面蒙皮,形狀似花盆。解放後,缸鼓吸收瞭西洋定音鼓的結構特點被改制成定音缸鼓。有的周圍裝有八付伸縮螺旋,用以調節鼓皮張力以達到一定音高。鼓身放在一個可以旋轉的鐵架上,利用鼓身的旋轉又可以微調音的高低。另外,在鐵架下側裝有踏板,利用踏板可以使音升高降低五度。演奏時,往往根據樂曲的需要,幾種調音的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3)缸鼓的演奏形式:

  缸鼓的演奏技巧與堂鼓大致相同,用雙木槌敲擊。音色較堂鼓柔和,常用於戲曲伴奏、器樂合奏,有時也能獨奏。定音缸鼓分為大、中、小三種,可單獨演奏,也可幾個同時演奏。定音缸鼓可運用大鼓的演奏技巧外,還可用西洋定音鼓的技巧演奏。定音缸鼓常用於合奏。

  5:銅鼓

  (1)銅鼓的由來:

  銅鼓,是流行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打擊樂器。銅鼓的出現約在春秋晚期,關於銅鼓的記載,自漢以來常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盛行銅鼓,所以保存下來的銅鼓較多。

  (2)銅鼓的組成結構

  銅鼓全部銅鑄,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侗環耳。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制的花紋。

  (3)銅鼓的演奏形式

  銅鼓常常單獨作為少數民族的舞蹈伴奏樂器使用,銅鼓發音低沉、渾厚。

  6:朝鮮族長鼓

  (1)朝鮮族長鼓的由來:

  朝鮮族長鼓簡稱長鼓,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2)朝鮮族長鼓的組成結構

  朝鮮族長鼓的鼓腔是用木頭制成,兩頭大中間小,兩端蒙皮。長鼓無固定音高。演奏時將鼓橫掛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左手拍鼓,右手執行片敲擊。

  (3)朝鮮族長鼓的演奏形式

  長鼓的音量不大但音色柔和,常用來表現輕快、歡樂的情緒。長鼓多用在舞蹈中,由舞者邊舞邊擊,亦可在合奏中作為節奏樂器使用。

  7:大鑼、小鑼

  (1)鑼的由來:

  鑼作為中國民族樂器,有大鑼、小鑼之分。

  (2)鑼的組成結構

  大鑼呈圓形,鑼面較大,用銅制成。各地流行的種類較多,其中京鑼、蘇鑼是較常用的兩種。大鑼無固定音高。小鑼又稱手鑼、京小鑼等。也呈圓形,用銅制成,但鑼面較小,所以稱小鑼。無固定音高。小鑼用薄木片敲擊,打法也與大鑼大致相同。

  (3)裸的演奏形式:

  大鑼聲音宏亮、粗獷,可用來渲染氣氛幫增強節奏,多用於器樂合奏或戲曲伴奏。小鑼音色柔和、清亮,在戲曲伴奏中,常以各種打法來配合演員的動作、以烘托氣氛。

  8:雲鑼

  (1)雲鑼的由來:

  雲鑼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

  (2)雲鑼的組成結構

  雲鑼是由若幹個音高不同的小鑼組成的。

  (3)雲鑼的演奏形式

  雲鑼可奏出旋律,亦可作各種節奏型伴奏。在樂隊演奏中,雲鑼作華彩獨奏,可獲重強烈輝煌的音響效果。

  9:小鼓

  (1)小鼓的由來:

  作為中國的民族樂器之一,小鼓又稱京堂鼓或戰鼓。

  (2)小鼓的組成結構:

  構造與大鼓相同,隻是體積較小,無固定音高。

  (3)小鼓的演奏形式:

  小鼓的演奏方法與大鼓基本相同,但由於鼓面較小,音色的變化不如大鼓明顯而用於演奏較密集的音型。又因為小鼓擊音比大鼓高,聲音較結實,餘音較短,所以常用於合奏與伴奏。

  10:排鼓

  (1)排鼓的由來

  排鼓,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之一,是解放後發展起來的打擊樂器,排鼓是根據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發展而成的。

  (2)排鼓的組成結構

  排鼓是由五個到六個、從大到小,從低音到高音的鼓組成一套。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的設備。鼓身固定在一個特制的鐵架上。

  (3)排鼓的演奏形式:

  排鼓的調音能達到四度到五度的幅度。鼓的兩面能發出兩個不同的音。由於有不同的音高、音色及輕重的變化,在樂隊中能造成豐富的音響效果,善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多用於大型器樂合奏及鼓樂,是一種具有色彩性的樂器。

  11:達卜

  (1)達卜的由來:

  達卜是維吾爾族打擊樂器,也稱手鼓。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四世紀至六世紀間已有。清代列入四部樂。

  (2)達卜的組成結構:

  達卜的圓框是用木頭制成的,一面蒙羊皮、框內四周有許多小鐵環。演奏時,兩手執鼓邊,左右手的手指交替擊鼓面。擊鼓心時發冬,用於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於輕拍。改革的達卜用蟒皮蒙鼓面,比羊皮蒙面的較好。

  (3)達卜的演奏形式

  維吾爾人民能歌善舞,達卜在維吾爾民間器樂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達卜的發音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技巧靈活,可以起到烘托多種不同樂曲情緒的作用。

  12:大鈸

  (1)大鈸的由來:

  大鈸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之一,又名大镲。

  (2)大鈸的組成結構

  大鈸呈圓形(中間突起),用銅制成。兩面為一付,無固定音高。

  (3)大鈸的演奏形式

  大鈸聲音宏亮,多用於合奏和戲劇、歌舞的伴奏。

  13:小鈸

  (1)小鈸的由來:

  小鈸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之一,又名小镲。

  (2)大鈸的組成結構:

  小鈸的形狀與大鈸相同。略小,無固定音高。

  (3)大鈸的演奏形式:

  小鈸音色清脆、明亮,常用於器樂合奏和戲曲、歌舞的伴奏,宜於表現歡快、熱鬧的場面。

  (4)大鈸演奏的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鴨子拌嘴》根據西安鼓樂的《五調坐樂全套·中占粉碟兒》的開場鑼鼓改編成的打擊樂合奏曲。編於1982年。

  代表人物:安志順

責任編輯:陳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edding music violin viol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sicseo 的頭像
    musicseo

    musicseo的部落格

    musics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